學術顧問

image.jpg

張伯禮教授

        張伯禮教授現任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張院士主要從事中醫心腦血管疾病的教學、臨床和科研工作,深入進行血管性癡呆症與中風病的研究,並創建腦脊液藥理學方法,揭示中藥對神經細胞保護的作用機制,並對血瘀粘滯血症進行系統性的深入研究。在中藥現代化研究方面,他開拓了以中藥有效組分組方研制現代中藥的模式和設計方法。張院士在中醫工程學研究領域,建立了全國第一家中醫工程研究所,開展中醫舌診客觀化研究。他在二零零三年“沙士”疫災期間,任天津市中醫治療“沙士”總指揮。他所總結的“沙士”發病特點和證候特徵、病機及治療方案,被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SARS中醫治療方案》收錄,並發表“SARS中醫證候學及中西醫結合療效分析研究”等文章。張院士擔任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後,致力提升該校的實力,現已達先進水平。張院士多年共發表學術論文兩百多篇,先後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973)的兩個項目,共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五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十多項,獲授專利十六項。


支志明教授

        支志明教授出生於香港。1978年在香港大學獲一級榮譽學士學位,及後在1982年獲博士學位。在1980-1983年間,支教授負笈遠遊,師從美國加州理工學院Harry B. Gray(美國科學院院士)教授,深造光化學和生物無機化學。其後返母校香港大學化學系任教,現為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支教授於1999-2016為香港大學化學系許慧嫻講座教授。於2016年4月支教授擔任周光召基金教授(自然科學) 。支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港澳地區第一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在200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香港迄今唯一獲得此殊榮的科學家。支教授於2013年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同年,獲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百週年獎。基於支教授對香港科研的持續貢獻,他獲選為香港2007年度傑出領袖(教育/研究組)及在2014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為提高香港的科研實力,加強同內地的合作和推動中國化學研究的發展,支教授牽頭在香港大學創建了「合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科院新材料聯合實驗室」等大型實驗室。支教授亦是這些實驗室的主要負責人。支教授發表的學術論文超過880篇,H指數高達97。2005年以來,被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ISI)列入最高引用率學者。至今,他已培養超過140名博士生,亦曾在世界各地講學,包括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