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药机制与质量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2010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的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25年1月经重组为中药机制与质量全国重点实验室,是中央政府致力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促进澳门经济发展适度多元化和提升澳门科技水平的重要举措。
重点实验室以“国家所需、澳门所长”为原则,以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为导向,通过深入的机制及物质基础研究,为中药质量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创新技术和原创性成果,同时,加强中药新药创新与产品研发,提高中医药临床治疗效果,推进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重点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及研究生等接近300人,其中助理教授以上研究人员47人,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讲座教授、教授、特聘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等。助理教授以上研究人员均来自于国内外知名的教研机构,通晓中英双语,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国际视野,组成了一个集化学、生物学、药理学等多个相关专业领域人才为一体的多学科结合、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
中药机制与质量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将着重以下三大研究方向和五个重点领域。
三大研究方向:
i) 中药质量评价和机制研究的创新技术和方法;
ii) 基于传统中医药的创新药物研发;
iii) 复杂性疾病的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方法。
五个重点领域:
i) 基于中药『暗物质」的中药质量评价和新药研发新技术的建立;
ii) 贵重中药材的质量、药效和机理研究;
iii) 基于离子通道和新靶点的创新药物的开发;
iv) 航天育种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评价;
v) 基于RNA表观遗传的抗肺纤维化新药与抗衰老产品的研发。
因应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目标和主要研究领域,目前下设10个研究室和研究中心: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研究实验室、中药化学与生物有机化学研究室、组学技术与创新药物研究中心、澳门质谱及核磁共振光谱测试中心、中药及食品安全与质量检定中心、结构生物学与智能化药物设计实验室、转化医学动物实验室、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研究室、离子通道生物物理和创新药物研发实验室、中药活性评价及分子药理研究室。2020年还获得政府专项资助计划建立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 “埃尔文·内尔博士生物物理与创新药物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拥有一系列先进、精良、高端的实验仪器设备,包括各类液相/质谱和气相/质谱联用仪近30台,及一系列进行整体动物-细胞-分子水平的药物生物活性评价研究所需的高端的化学分析和系统生物学组学技术研究设备,如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布鲁克 600MHz 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赛默飞 LTQ Orbitrap组合式高分辨液质联用仪、布鲁克 QTOF液质联用仪、Agilent液质联用仪包括三重四极杆液质液联用仪(6460, 6490, 6495 Triple Quad LC/MS)、飞行时间液质联用仪(6230 TOF LC/MS)、四极杆飞行时间液质联用仪(6545Q-TOF LC/MS, 6550 iFunnel Q-TOF LC/MS)、Agilent 79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Agilent Cyation 5 细胞成像系统、小动物Micro-CT、Helios质谱流式细胞仪、膜片钳系统、Malvern等温滴定微量热仪、Mosquito纳升级液体工作站、10X genomics单细胞测序仪、计算器辅助药物设计大规模计算器集群、FLIPR Tetra 高通量实时荧光成像分析系统、Octet RED96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系统、BD FACSAriaIII流式细胞仪、 IN Cell 6000 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仪、Leica TCS SP8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系统、高分辨率片层扫描显微镜、DeltaVision活细胞荧光成像系统等等。
目前,重点实验室已创建了14个高新技术平台,主要是:天然化合物分离和结构鉴定技术、中药鉴定基因条形码技术、亚细胞及分子显微可视化技术、生物有机化学技术、糖/糖肽组学分析研究技术、脂组学研究技术、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干细胞研究技术、中药纳米制剂技术、微流控芯片铸造及研究、单细胞研究、基于纳米材料的抗肿瘤药物靶向输送技术、药物筛选和设计及医药大数据、中药成分细胞内药动学研究。
近年来,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已与国内外17间知名教研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在科普活动上,2025年4月与澳门培正中学合办的「澳门高中学生科研实习计划」正式启动,旨在为澳门中学生提供参与前沿科研的学习机会。实验室亦致力于推动中药国际标准化及拓展高新技术服务,已成立澳门中药国际标准中心,实验室已获得澳大利亚NATA/ISO17025认证,可提供符合国际ISO标准的中药产品及食品检测服务。
重点实验室在研究领域内已取得一些重要的成果,包括:中药质量评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新发病机理及作用新靶点、纳米载体提升中药有效成分的递送及靶向性等。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Biomarker Research,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Bioactive Materials, Small, 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 PNAS, Biomaterial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Molecular Therapy-Nucleic Acids 等主流学术期刊。研究人员也获多项奖励,包括2025年的第50届日内瓦发明展金奖;2024年的中国政府友谊奖、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奖之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银奖、第10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荣获4项奖项;2023年的广东省医学会-医学科学技奖一等奖、广东省精准医学科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女科学家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云南省卫生技术成果奖二等奖;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等。